美国移民政策重大转向:53万移民身份被取消,欧洲多国发布赴美旅行警告

一、美国移民政策“急刹车”:人道假释计划提前终止
美国国土安全部近日宣布,自4月24日起,将终止针对古巴、海地、尼加拉瓜和委内瑞拉四国(CHNV)移民的人道假释计划,直接影响53.2万名已通过该计划入境美国的移民。该计划由拜登政府于2022年10月推出,允许拥有美国财务担保人的移民以“假释身份”合法居留并工作两年。此次政策调整不仅提前结束原定期限,更被视为特朗普政府强硬移民政策的延续,反映出两党在移民问题上的根本分歧:民主党侧重人道主义,共和党则强调“国家安全优先”。
联鸿观点:政治博弈下的移民政策周期
1. 政策转向的深层逻辑:拜登政府此前通过人道假释计划缓解边境压力,并填补劳动力缺口,但当前政策收紧或与选举年政治博弈密切相关。共和党长期批评该计划“滥用移民制度”,此次调整可视为民主党为争取中间选民的妥协。
2. 受影响群体的未来困境:失去合法身份的移民可能面临工作权丧失、社保福利中断,甚至驱逐风险。尽管国土安全部称将“个案审查延期申请”,但审批标准不明,实际通过率存疑。
3. 长远影响:政策反复削弱移民群体对美国的信任,可能促使更多人转向“非正常途径”入境,加剧边境管控压力。
二、欧洲多国发布赴美旅行警告:边境政策趋严引发国际关注
美国移民政策收紧的连锁反应已波及国际旅行领域。近期,英国、德国、丹麦、芬兰及加拿大相继更新赴美旅行建议,核心警示包括:
- 英国:强调“签证合规性”,违反入境条件者可能被逮捕或拘留(案例:一英国女性因签证问题被拘超10天)。
- 德国:明确“持签证≠保证入境”,至少3名公民在美边境被扣留。
- 丹麦、芬兰:特别警示LGBTQ+群体(尤其是跨性别者),建议行前咨询美国使领馆,警惕政策歧视风险。
- 加拿大:要求赴美超过30天的公民须在美国政府登记(通过I-94表格系统),进一步体现美方对长期停留者的管控升级。
联鸿分析:全球化背景下的“旅行壁垒”
1. 政策趋严的经济代价:商务、旅游、留学等短期流动受限,可能影响美国服务业收入与国际人才吸引力。
2. 身份政治的放大效应:欧洲国家对LGBTQ+群体的特别警示,折射出美国国内社会议题(如性别政策)对国际形象的冲击。
3. 跨境流动管理“双向收紧”:加拿大要求公民主动登记,预示未来跨国人员流动可能面临更复杂的合规要求。
三、专家建议:移民与旅行者如何应对?
1. 在美移民:
- 及时咨询移民律师,评估身份延期或转换的可能性(如申请庇护、工作签证等)。
- 保留所有在美合法居留证明(如工作记录、税单),为潜在的法律程序做准备。
2. 计划赴美者:
- 严格核查签证类型与停留期限,避免“无意违规”。
- 特殊群体(如LGBTQ+、长期停留者)需提前了解目的地州政策,必要时联系当地使领馆。
3. 长远规划:
- 关注美国政策周期(如大选结果),评估移民风险。
- 多元化身份配置(如申请加拿大、欧洲居留权),降低单一政策变动的影响。
结语
美国移民政策的反复与边境管控的升级,既是国内政治博弈的产物,也反映了全球化退潮下“管控优先”的普遍趋势。对移民和旅行者而言,合规性审查与风险预判的重要性空前提升。联鸿移民建议,在政策波动期,务必依托专业机构,制定灵活的身份规划方案。

联鸿移民,专注全球身份规划20年,为您提供政策解读、法律咨询与定制化解决方案。
(联系热线:4000-966-833 官网:www.elianhong.com)
原创声明:本文由联鸿移民独家整理发布,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。

请在线提交您的留言,我们将尽快联系您!

姓名:
手机:
留言内容: